第六十三章 谜题-《桃李春风皆是笑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老道士面露难色,道:“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,实乃无奈之举。贫道纵有千般神通,却也难护一方太平。依目前而言,两族之争恐难善了,若生动荡,必苦黎民。乱了香火事小,徒增枯骨事大。对于前日陈楼主之邀,贫道虽拒,却亦在忧心天下,奈何所求有异,故而无法与陈楼主同行。凡此间种种,还望十方阁诸位见谅。”

    鹿衍漫不经心道:“天下之争,十方阁之争,彼此争来争去,总是各有道理,但若于你我而言,皆是大势之下,不得自由之蝼蚁而已。眼见大厦将倾,覆灭已成终局,凡局内之人,皆无一幸免,若生独善其身之念,亦在情理之中。强者之于世道,如一墙之邻,见得,闻得,视而不见,置若罔闻,二者亦可得。”

    老道士无奈一笑,摇了摇头,抬手挥动拂尘,聚烟云画了一个圆,遂问道:“十三先生以为然否?”

    鹿衍拍了拍腰间的钱袋子,并无声响,眯眼笑道:“奈得清贫,熄得无明,方是修行正途。若欲为神,自当断去一切俗念,直奔虚无而去。若欲为人,百年世道亲走一遭,然后再来言语。所谓造化既定,起灭即缘,在我看来,实乃是妄言。”

    老道士神色疑惑,又问道:“顺水而行,合乎天道,莫非在十三先生看来,乃是大错特错?”

    “无欲无求,随遇而安,可以是一部分人的常态,却不可加之于整个世道。无论如何,终究要学着向上走,而非如流水一般。假若人人皆存此念,想来用不了多久,无数先辈搭建的大道桥梁就要再次坍塌,至于因此会砸死多少人,我不好说,但想来能活下来的,理应不足一手之数。”

    老道士皱眉不语,眼神复杂地看着鹿衍。

    后者不以为意,自顾自说道:“儒者,君子之儒,小人之儒,一为世道担山,死亦无惧,一为名利奔波,于笔墨之间求个生路。此两者,不谈世人之褒贬,只说我个人,并无高低贵贱之别。以天下家国为一心,以一人一舍为一心,皆无错,愿为之事为之,不愿为之事不为,乃是十方阁许给众生的权力,任谁也不能拿走。若前者自诩高人一等,甚至对后者指手画脚,便占不住一个理字。至于后者,若做事毫无底线,只顾不拔一毛,而全然忘了不取一毫,即便言语间能万般推脱,但终究难免一死。”

    鹿衍没由来地瞥了一眼伏在地上的异兽,不禁扯了扯嘴角,冷笑一声,道:“既然喜静不喜动,那便趴好了,这时候可千万不要起身,否则行差踏足,由此坠入那万劫不复之地,任谁也求不得。”

    异兽伏地,默不作声,烟云之气似有些收敛。

    老道士长舒一口气,再施一礼,诚心道:“多谢。”

    鹿衍不语,随手捻来一阵清风,施展神通,随之化雨东去,落于梧桐佳处。

    待这位十三先生走后,道号旌阳的老道士席地而坐,解下腰间葫芦,痛饮一口美酒,笑骂道:“好一天看家护院的忠犬啊。”

    异兽口吐人言道:“你如此骂他,就不担心他此刻还没走远,一念归来,找你算账?”

    老道士笑了笑,轻声道:“你觉得这话难听?”

    异兽轻嗯一声,然后便不再作过多的评价,免得引火上身,扰了自家清净。

    老道士摇摇头,解释道:“非也,非也,这可是一句难得的好话。遥记当年在十方阁闻道之时,此语曾被写在一本古卷之中,其旁还有一句批语,乃是由陈楼主亲笔所写。”

    异兽神色不解,问道:“什么批语?”
    第(2/3)页